国标麻将在加拿大 (一)

战马

2017年10月,第五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在中国西安举行,加拿大代表队以团体亚军和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引起了国际麻将界的瞩目。作为一个麻将并不普及的国家,加拿大的国标麻将从无到有,由弱趋强,走过了仅仅不到五年。

蒋建忠获2017第五届世锦赛第三名

2013年夏末,一则广告在加拿大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广告的大意是,从九月份开始,每周末将在多伦多的士家堡和万锦培训国标麻将。许多麻将爱好者在移民加拿大后很少甚至没有打过麻将,所以看到这个广告后都十分兴奋,纷纷报名。加拿大国标麻将的推广由此正式开始。

培训讲解

在培训过程中,大家逐渐了解到,在加拿大著名中文资讯网站51.ca的倡导下,在王应辅老师的积极努力下,加拿大麻将协会已开始运作,国标麻将的培训正是在协会的安排下进行的。 说到这里,必须要着重介绍一下王应辅。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5%BA%94%E8%BE%85)介绍,王应辅是”中国冰球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级裁判员。中国第一代冰球名将”。王老师退役后在国家体委担任过处长,在北京体育学院当过老师,参与了多部教学片的制作,还主演了几部电影,到后来致力于国标麻将,担任了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的裁判长,现定居加拿大,其生涯极为传奇。王老师在加拿大积极推动国标麻将,并促成了与51网的合作。如果没有王老师,就不可能有加拿大的国标麻将。王应辅就是加拿大国标麻将的精神教父。作为普通的麻将爱好者,我们非常有幸有一段与王老师共度的麻将时光。

王应辅老师在接受加拿大华文媒体采访

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学员们不但学会了国标麻将的基本规则和打法要求,也领会了“入局斗牌,必先炼品”的麻将旨意和精神。在一些骨干分子的积极活动下,许多国标麻将俱乐部应运而生。正是在这一形势下,首届加拿大国标麻将公开赛于2014年初隆重举行,标志着国标麻将正式在加拿大落地生根。

首届公开赛后,各个俱乐部十分活跃,俱乐部间的比赛交流频繁。为了使大家有更多的实战机会,协会还举办了首届国标麻将常规赛,每周一赛,每次两局。正当大家尽情享受麻将乐趣的时候,51网决定退出对协会的领导与管理。51网在协会的创办,及组织麻将培训和比赛中给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它的退出,给协会蒙上了阴影,麻将爱好者也深感遗憾。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关键的时刻,一些乐于奉献的超级麻迷站了出来,他们与王老师一道,利用节假日,研究探讨国标麻将在加拿大的未来。大家集思广益,一边讨论如何保住国标麻将在加拿大取得的成果,一边积极筹备第二届公开赛。经过艰苦的努力,第二届公开赛在2015年初成功举办。

第二届公开赛合影

这届公开赛锻炼了队伍,鼓舞了士气。借此东风,“加拿大国标麻将协会”(英文名为“CanadaMCRSprotsAssociation”)推举出了全部由麻将爱好者组成的理事会会,并成功在政府注册。51网也表示了最大的诚意,不但向新的协会无偿捐献了十几套麻将牌和桌椅,还同意继续提供协会网站的运营平台及技术支持。之后,国标麻将协会的各项比赛和活动步入正轨

对麻将文化的认知

                                     —给世界麻将组织领导的一封信—


第五届世界麻将锦标赛暨麻将高峰论坛即将举办,中国改革开放后倡导的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已有十几个年头。以于光远、李梦华、龚育之等一批名人学者,将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亲自推动实践,举办论坛,开展中华麻将公开赛、继而成立世界麻将组织,向世界介绍、倡导中华文化的瑰宝麻将智力竞赛活动。从2007年第一届世界锦标赛在中国成都举办至今已整整十年,以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翻译的“麻将竞赛规则”成为广大中国和世界麻将运动爱好者的珍品,已经开花结果!我从2004年第二届中华麻将公开赛在香港举办起至今,投入了麻将文化的实践、工作、传播全过程,有幸参加第五届世界麻将竞赛和文化论坛,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最想建议的一件事,就是坚守文化自信,向世界申请麻将文化遗产为中国所有!
办好这件大事需要解决好几个重要问题
一 认识的统一
1 1998年,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下颁布的“麻将竞赛规则”(试行版)开辟了休闲麻将向健康的竞技麻将改革的先河,国家体育总局集中全国各地区多元化麻将界专家学者,经过对中国麻将的认真研究讨论,梳理、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数月几易其稿,产生的这套完整系统的麻将竞赛规则,在麻将发展历史上是开创性的,可惜在当时的中国领导层提出“不反对、不提倡”的指令,全国体委立即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以于光远为代表的一批著名学人发起,为麻将“正名、正身、正气”活动。通过国内、国外组织比赛的实践,成立了世界麻将组织,并在2006年以世界麻将组织的名义编辑出版了“麻将竞赛规则”(中、英文版),把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推向世界。这两件事,两个麻将规则的版本,对“麻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功不可没!我忠实记录了六条“继承保护”的两者关系和工作实践(请见附件1)。后来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麻将锦标赛论坛我以“中华麻将的传播”为题,事隔六年进一步说明两个版本的一致性(请见附件2)
两个版本涉及两批为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他们受到众多中、外国标麻将爱好者的拥护和爱戴!本来这两个版本应该统一:都是《麻将竞赛规则》,国际、国内称谓一致,中、外两种文版必然有所不同,但规则的体系、内容是一致的,有小的歧义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论证解决。然而至今两个版本仍为两个派系,各自为战,热爱国标麻将的中外爱好者,普遍期待这项申遗主要内容应该统一起来!
2 两个版本共同标定的144张麻将牌(色彩、图案、大小、材质等等)是申遗的主要物质依据,它含盖着丰富的中国元素,如有小的差异也应该统一(06版改动了一条的图案)。
申遗认定144张麻将牌的意义重大,它含盖了多元化中华麻将,休闲麻将、各种流派、各种打法的全部!
我们特别应该认识到:中华麻将博大精深,麻将文化渊远流长,在国内、国外不同时期传播广泛。现存于中国和世界的各种流派、打法(甚至包括有赌博麻将行为的流派)都是源于中国麻将文化的影响和延伸发展!但我们申遗的主导方向是健康、科学、友好,智力竞赛的麻将文化大方向!
二 什么是我们申遗的历史依据?理论、著作、遗物、发源地、热爱麻将的群体等等。关于麻将文化历史发展的研究论述很多,目前尚缺少考古验证,本人没有博览群书,对中国麻将文化的发展历史、麻将活动的演变史实没有更多发言权。但对申报理论著作,我建议应把麻将文化推向开发世界人类智力宝库的麻将竞赛体系的两个竞赛规则全部文本(含前言、说明、介绍);于光远、马惠娣的《休闲、游戏、麻将》一书;李梦华、龚育之等一批著名学者对麻将文化发展前景的论述以及对麻将长期进行研究,对休闲麻将走向健康竞技麻将做出重要贡献的盛琦先生的著作《麻将运动—文化价值与竞赛规则》等一起上报。
对麻将发源地、典型麻将文化群体(包括国外的麻将群体)、历史遗物等等均需在申遗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三 麻将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多元化长期存在是必然现象,以休闲方式较长时期存在社会各阶层,以它诱人的魅力、运气和技术并存的特点,被人们利用为赌博的工具,在中国广大地区和阶层确实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事在人为,麻将无过,我们正是要揭开这人为的面纱,挖掘深藏麻将竞技的高雅深邃,开发人类智力的巨大潜力!
麻将文化的魅力将在比较、实践、发展中显现出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世界智力运动发展中,麻将已被纳入其中,这是近10年来世界广大国标麻将爱好者积极推进的结果,我认为是好事,会进一步促进“国标智力竞技麻将竞赛”的发展。
最近传来全球智力运动创新论坛的消息,要把麻将纳入“全球智力运动指数”,这当然是国人高兴的事,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国标智力竟技麻将规则》早就有统一的规则,严密的竞赛广泛性,“去偶然性”和“去赌性”也是我们一贯倡导的,如今提出在网络的竞赛中推出同等牌力(我理解即像桥牌那样的复式竞赛),这就需要大数据和一个强大的牌库,世界各国各协会需要粼选出优秀选手以同等数量参赛,才能公平做出指数,衡量各国的智力水平,这样就有个问题:什么人能代表国家的麻将水平参加世界智力竟赛?采用什么规则选出 代表国家麻将运动水平的运动员?
显然已经拥有广大国标麻将选手,熟悉国标麻将规则,具有“东” “品”“静”特色的《中国麻将竞赛规则》(我们申遗的主要依据)当为首选!
我们必然要联想今后麻将运动是否让所有国标麻将爱好者都进入大数据和强大的牌库,在网络竞赛中才能打出反映高智商的麻将,那么现实没有这种条件的国标选手可能将拒之门外,只是少数具备世界智力运动的高手(也许像围棋、桥牌、国际象棋那样成为职业运动员)。
这只是我个人一些见解请参考!
希望能在这届麻将高端论坛中我们国家和世界国标麻将的各流派能相聚一堂,共同讨论麻将世界申遗的大事!
                              王应辅
                                                  2017年 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