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标麻将复式比赛的思考

战马

国标麻将让具有不同背景,拥有不同地域习俗打法的麻将爱好者坐在一起切磋牌技,这不但是麻将及麻将爱好者的幸事,也是对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积极推动和发展。国标麻将88个番种的设计,一定程度考虑了不同牌型带来的机会与挑战,既冲底了不少的运气成分,又体现了经验和技术的重要性。比如说起手一把乱牌,在一些地方麻将里,可能要考虑弃和,但在国标麻将里,你可能发现这样的乱牌可以做成七星不靠,全不靠,组合龙,或者大牌十三幺。至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就要考验牌手的技术水平了。

经过二十年多年的实践和推广,国标麻将得到了越来越多麻将爱好者的喜欢,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国标麻将的研究中,包括对规则的推敲和思考,笔者也是其中之一。笔者认为国标麻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 一些特殊牌型没有被均等的考虑到番种的设计中。比如说有全双刻,却没有全单刻;有组合龙,却没有偏组合龙(147-147-258, 147-147-147);有两阶的一色三步高,却没有两阶的三色三步高,等等。

• 番种的分值与其出现的概率不匹配。比如说小三圆的成牌概率要比一色双龙会高,但番数却反而高很多。

• 运气的成分仍然很高,一桌比赛,很多时候赢的不是水平最高的人。我们相信,运气的影响会随着比赛局数的增加而减弱,但麻将的特点(耗时长)不允许一个比赛打太多的局数(一般都不超过10局),从而导致了运气在比赛中非同寻常的作用。

其实前两个问题也是一个运气问题,因为出现147-258-369和147-147-147的概率是一样的,但一个有番可以和,另一个却没有番不可以,就看你的运气在哪一边了。所以,归根结底,国标麻将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在规则的层面,进一步剔除或者降低运气对竞技结果的影响,使得麻将比赛更具技术性, 公平性和竞技性。

许多国标麻将爱好者及组织一直在研究,讨论,探索和实践,有人从复式桥牌中得到启发,提出了不管来的是什么牌,不管是烂的还是好的,如果大家拿一样的牌,就可以比出高低。基于这个思路,复式麻将应运而生了。

复式麻将主要有以下特点:

• 一桌比赛的四个人,每人固定只从自己门前取牌,这样无论谁吃碰或杠都不影响每个人的进张牌,及进张牌的顺序;

• 一局比赛至少要有四桌16人同时打同样的16副牌,同一副牌打完后四个桌上坐同风位的四人间比较比赛分,并换算成IMP得分,16副牌结束后按照IMP总得分排出名次。

当然,复式比赛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因为与本文主题无关,所以就不一一列举了。 可以看出,复式麻将希望在四个抓一样牌的人中间比出胜负,以达到降低运气成分的目的。原因很简单,四人抓的是一样的牌,得分多的应该就是水平高的。即使有牌好坏的运气,四人都是一样的。乍一看,没毛病。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作一番仔细的分析。

我们先要统一一下对常规(非复式)麻将运气的认识,运气它到底是什么?只有彻底搞清楚这个运气,我们才能搞清楚复式麻将是不是,在多少程度上剔除了运气的成分。

首先,毫无疑问,牌手摸进的牌张是运气的第一个方面。通过摸牌,更换牌张,达到听张和牌的目的。摸进的牌是不是做牌所需要的,多快才能摸进需要的牌?我们都知道这是随机的,是一个数学问题,肯定是有时是好牌,有时不是好牌,有时快,有时慢。体现在具体的人上,就是运气。摸牌张的好坏快慢直接决定了成牌听张的速度,所以说摸牌是运气的第一要素绝不为过。

其次,吃牌和碰牌也是麻将行牌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吃碰牌,既可以加快成牌听张的速度,又可以打乱摸牌进张的顺序。吃碰牌也可以是战术性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变摸牌顺序。杠牌也类似,如果已经听张,可以多一个杠开的机会。总之,不管吃碰杠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即使拿了一样的牌,有人会吃碰杠的牌,换一个人可能不会。这些都与牌手的战术打法有关,包括对麻将的理解,分析及预测,同时也也很大程度反映了牌手的性格特点。同样的牌,跟不同的人打,结果会有所不同。所以说遭遇什么样的牌手,也是麻将运气的另一部分。

第三,就是舍张。先有舍牌,后有吃碰杠。所以说舍哪一张,先舍什么,后舍什么,也会对一副牌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很显然,舍张也与牌手的技术,打法和个性密切相关。我们平时打牌经常能感觉到的,上家看得紧不紧,打得谨慎不谨慎,都是不同技术和打法的体现。所以,与谁同桌是多么重要,但这又不是我们能把控的,不是运气是什么?

以上三点是笔者围绕在麻将行牌过程产生的,常见的,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可能改变比赛结果的运气成分,至于其他的所谓运气包括星座时辰等不在本文考虑之列。归结起来,麻将的运气就是进牌和同桌。这种运气,在每一桌麻将比赛中发生,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但我们不能预测,更不能控制。

有了对麻将运气的共识,再回顾一下前面提到的复式麻将特点,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复式麻将彻底解决了进牌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同桌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解决了运气的“一半”。坦率地讲,同桌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就目前我们对麻将的认识而言,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至少目前是这样的。所以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能说复式麻将不好,笔者要指出的是,由于无法消除人的因素,复式麻将从某种程度加重了的运气成分。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作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一桌常规麻将的四个人是互相影响的,但这种影响只局限于该桌的四个人,不同桌子之间则互不影响。但在复式麻将里,每一副牌,牌手要和另外三桌同方位的三个牌手比较得分,而这三个牌手的得失分是受与他们同桌影响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影响。

有1,2,3,4四桌复式麻将,第一桌东南西北的牌手依次为E1,S1,W1,和N1,其他三桌依此类推。我们以东风位的四人E1,E2,E3,和E4为例。假定某一副牌,E1,E2,E3都中规中矩,没有出错,虽然没有和牌,也没有点炮,都是得了-8比赛分。E4和E1,E2,E3做的是一样的牌,不同的是他的同桌S4犯了个错误,所以他幸运地和了牌,得比赛分32。按照复式麻将个人赛的计分方法,该副牌四人的平均得分 =(-8-8-8+32)/ 4 = 2,E1,E2,E3,和E4与平均分的分差分别为-10,-10,-10,30,换算成IMP,四人分别为-3,-3,-3,和5。不难看出,由于S4的失误,导致了E1,E2,E3在该副牌与E4相差8个IMP。我们可以设想,如果E4和了一副大牌,如果E1,E2,E3都是点炮了,那这个分差将会是多大?我们可以就此认为E1,E2,E3的水平比E4差吗?

上述例子揭示了复式麻将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比赛结果受到的人为影响扩大了。你在和一桌另外三人打牌,你是和另外三桌上的三人比得分,而这三人又受到他们三桌共九人的影响。所以说,每一副牌,牌手是在和十五个人战斗,而且明知另外三桌的结果会影响到自己的得分,却无能为力。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人为影响不是指有意为之的影响,我们指的是由于牌手的经验,技术,个性等方面的因素而表现出来的不同打法导致的牌局变化和不同结果,我们把这种影响归结为是牌手的运气。对常规麻将来将,跟哪三人同桌是你的运气;对复式麻将来将,跟哪十五人同组是你的运气。

综上所述,复式麻将成功解决了常规麻将中抓牌的运气问题,但增加了不相干的人对比赛结果的影响,这是比较遗憾的。但是笔者对这种勇于尝试麻将改革的精神十分敬佩,相信有一天,我们可以完全抛弃运气,来一场纯技术的麻将较量。

中华麻将的传播

——编译《麻将竞赛规则》出版前后


——编译《麻将竞赛规则》出版前后


背景
从古至今,中国麻将游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特别在改革开放后,麻将活动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遍及城乡社会各阶层,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我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多元化的中国麻将活动异化趋势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利用人们对麻将的兴趣,把麻将作为赌博的工具,赌博成风,社会对麻将视为赌博的代名词,媒体对麻将多以“沉沦、痴迷、失态、贿赂”的形象来表现。90年代初,我国开展了健康智力麻将竞赛活动,但这一活动就象大海中的一叶绿舟,刚刚兴起,就被主管部门采取了“不提倡,不反对”的态度,撂到一边。中国的麻将状况令人堪忧。
倡导
2003年,以于光远为首的一批著名学人,倡导“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为麻将“正名、正身、正气”。他们说:“把麻将赌博现象归罪于麻将,显然是人在逃避责任,是我们的智慧出了问题,是我们的创造性远远不够”(于光远: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麻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老百姓容易参与……,当前这种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不是办法。”我们的态度应该是“高手竞技,大众娱乐,远离赌钱,杜绝贿赂”(龚育之:原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体育工作者有责任规范麻将运动的规则与比赛,……特别帮助外国选手能正确理解我们的规则,这方面很急需,弘扬麻将文化,输出中国游戏智慧,我们责无旁贷”(李梦华:原国家体委主任、中国奥委会主席)。“麻将文化有三个特点,即高级、高尚、高雅的智力游戏,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一种融洽大方的休闲活动。……麻将是中国文化的亮点之一,是中国智慧的表达,……要输出我们的文化,而且麻将在国外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徐才: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胡冀燕说:“建议政府既抓麻将的竞技比赛,又抓大众的普及,可以在社区、大学、中学开设相关体育项目,组织麻将竞技队伍,将其纳入正规的体育赛事”(胡冀燕:于光远先生秘书)。共同对麻将作出了评价,向社会发出呼声。
实践
2003年,在海南博鳌举办了首届中华麻将论坛暨公开赛,而后至2006年,在香港、北京、天津分别举行了第二、三、四届。以于光远为首的著名学人,身体力行,与国内外麻将界的组织、专家、爱好者共同实践,探讨麻将的内涵、竞技麻将的发展与传播。
一、 选择
健康的智力麻将竞赛活动,必须选择举办竞赛的规则,我们顺势而就,选择了国家体育总局1998年审定颁发的《中国麻将竞赛规则》(以下简称《国标》)(注1《国标》规则 )为起始点,原因是:
1、 这是多元化的中国麻将活动从休闲娱乐转向麻将智力竞赛的先河;
2、 中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国标》麻将选手;
3、 2002年日本人在东京借用《国标》规则,举办了首届世界麻将比赛(他们称之为第一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国标》麻将在国内外麻将界已有一定影响。
再认识
连续举办的四届《中华麻将公开赛》得到国内外麻将组织及爱好者的热情支持和参与。比赛的顺利圆满,使我们深化了对倡导健康、科学、友好麻将文化的理解,对《国标》规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2003到2006仅仅四年,中华麻将在世界迅速传播:
日本是麻将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有2000万人喜欢打麻将,麻将馆有15000个,近年麻将被推广为一种健康的体育运动,日本首先支持中国的《国标》赛事,拥护中国带头成立世界麻将组织,举办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
欧洲,随着《中华麻将公开赛》的倡导与宣传,各国麻将组织发展迅速,赛事频繁,2004年在香港第二届《中华麻将公开赛》法国人斯帝芬先生一人参赛,4年中他成立法国麻将协会,发展会员100多人,推广至全国的赛事不断,第一届世界麻将锦标赛他担任副总裁判长成为中华麻将的积极传播者,非常典型。欧洲麻将运动发展活跃,一些参加《中华麻将公开赛》的选手正把麻将中的运算和概率等问题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参赛的技术突飞猛进!融入麻将文化的点点滴滴也很生动!(注2-5参赛选手的头饰、服饰、文化进入麻将牌 )
美国仅纽约地区就有40万人经常打麻将;
中国以天津、山东、新疆、内蒙、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为代表的《国标》赛事频繁,涌现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国标》选手,尤以北大、清华博士、硕士组成的《北京东方队》引人注目,,他们在第一、二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及欧洲麻将锦标赛上,多次夺得团体和个人冠军,他们打麻将是“真正的玩深沉(博大精深,沉寂冥思)玩深邃(深刻精到,邃密严谨)玩创造。”(注6《休闲、游戏、麻将》P160页 )
面对生动的事实,我们不禁要认真思考,认识《国标》竞赛体系的魅力——
1、 全:它全面吸取了中国麻将番种的民族文化传统,举全国之力(编写规则时,集中了全国各地麻将界的专家、爱好者),全面筛选了存在于中国多元化麻将中的几百个番种的81种,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2、 细:根据规范的麻将牌(144张)特点,对番种分类按系列量化评价,细致合理,科学严谨;
3、 难:规则的规定,使比赛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选手充分发挥才智,寻觅取胜的乐趣;
4、 活:在和牌组合中,存在着番种间相互关联、制约、依存的复杂关系,使麻将竞赛涵盖着深邃的哲理,极具魅力;
5、 严:以番种定义为依据,和牌条件为前提,严格准确计算,无遗漏,防复加,符合逻辑,保证计算体系的科学合理,严格比赛桌上的规则执行,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源于中国麻将活动发展而形成的这套竞赛核心体系,是中国智慧的表达,是文化的亮点,我们应该认真地保护发展它!
编译
200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华麻将公开赛上,召开了世界麻将组织成立大会。十二个国家的麻将组织一致同意,选举于光远为主席,同时强烈呼吁,制定一个统一的麻将竞赛规则,以适应迅猛发展的世界麻将赛事,迎接即将在中国成都举办的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为此,编译《麻将竞赛规则》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一致认为:继承保护好《国标》竞赛核心体系,是编译《麻将竞赛规则》的基点,概括地讲,核心体系即:八番起“和”、81个番种、9类番种系列、12个番种计分等级、5种计分原则、8种“和”牌牌型、2种“和”牌方式、5个行牌语言规范。在竞赛核心体系的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准确、严谨、简练易懂、有利翻译;站在世界麻将组织立场,站在国际高度,有利传播中华麻将文化的角度,引导更多的外国朋友打中华麻将!我们做了下面几项实际工作:
1、 我们十分审慎地对《国标》规则逐章、逐条、逐款、逐句、逐字反复推敲,文字上修改得精练、准确。
2、 计分的5项原则,是外国朋友困惑的焦点,这一款原则又恰恰是中华麻将的魅力和奥妙所在,番种的组合确实存在着辩证复杂的逻辑关系,不是用几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们采取用牌例说明基本原则(注7:以牌例说明5项计分原则 ),与外国朋友多次交流,取得一致意见。
3、 多元化的中华麻将传至外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基本术语、番种名称翻译的千奇百怪,外国朋友对其颇感困惑,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在确认定义的前提下,放手请外国麻将界朋友组织起来,确认他们的习惯用语(注8:互相交流英文习惯用语 ),反复交流后定稿。英文版的翻译过程也是“麻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铭言(注9:《麻将竞赛规则》于光远题词 )的实践过程,其间,我们结识和团结了许多热心传播中华麻将文化的外国挚友。
4、 麻将的比赛独具特色,采用每桌四人制,以桌为竞赛小组,竞赛成绩采取自报、公认、裁判审定的办法,选手参与成绩确认的过程,与其它体育项目成绩由裁判判定不同。裁判对规则必须熟烂与心,必须是具有实战经验的高手。麻将长期处于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游戏阶段,胜负计分常以四人相约为束,随意性大,因此建立系统的裁判员培训制度,经考试取得资质,持证上岗组织比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2006-2007年间,共举办5期麻将竞赛裁判培训班,经过讲课、实习、研讨,共培养中外不同等级国际裁判员47名,其中,外籍国际裁判员38名。在首届世界锦标赛中,裁判员全部持证上岗。日本、丹麦、法国的国际裁判还担任了仲裁及副裁判长职位,对组织世界大赛发挥了重要作用。
《麻将竞赛规则》于2006年9月,中英文版同时发行(注10 ),此后,世界的诸多麻将大赛(世锦赛、洲际赛)多采用此版本,对中华麻将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6年11月,在迎接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前夕,于光远、马惠娣合著的“休闲、游戏、麻将”一书出版(注11 ),该书从现代休闲学理论高度,全面分析介绍了源于中国麻将文化的历史、评价及发展前景,进一步奠定了研究麻将文化的理论基础。
《麻将竞赛规则》颁布后,在第四届中华麻将公开赛、中日智力体育交流赛、第二届欧洲麻将锦标赛(丹麦)实施,规则清晰严明,比赛顺利成功,反映良好。欧洲麻将协会称:“《麻将竞赛规则》作为新的比赛准则,吸引越来越多的选手,它将麻将运动变为一个长期活跃的世界性运动”,“世界人们将为这次作为麻将史上的里程碑一样的世界锦标赛而激动”。
一次难忘的经典大赛
2007年11月。中华麻将组委会在中国四川成都举办了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来自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144名选手参加了盛会,为不辜负世界麻将爱好者的共同期盼,我们精心策划了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的规程,努力办好一届史无前例的经典大赛。
(一) 根据目前世界麻将竞赛的发展实际情况,将世界划分为四大区域(欧洲、日本、中国、美洲),各区域选派36名选手参赛,共144名选手,以本区域选手不相遇为原则(同队也不会相遇),每局比赛均为四大区选手交流对弈,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编排,每位选手的参赛卡都是一张麻将牌,一队为4张相同的麻将牌,集合144张参赛卡,恰为一副麻将牌,展示了“牌中有我,我在牌中,以牌会友,寻觅无穷”的麻将魅力。赛会的秩序册、成绩册、参赛卡都是永存的纪念物,将144张“麻将牌”(中国发表的麻将牌定型标准)锁定在史册。
(二) 充分挖掘麻将文化的底蕴,打麻将唱文化戏是我们设立奖项的基本思路。多方位的奖项体现了麻将是高级、高雅、高品位的智力竞赛项目,一改体育项目以个人、团体冠军论英雄,奖项引导选手充分发挥随机应变、挑战难度、攀登高峰、团队精神、技战术思维等多方面能力,奖项引导选手在多方位体现个人的智慧与才能,在我们设立的五大奖项中;有终身难忘的88番纪念奖、单盘、局最高比赛分的纪念奖、体现以品为上的团体风格奖、体现高水平的团体及个人名次奖、本届世锦赛个人、团体冠、亚、季军奖,受奖人数占参赛人数39%,我们期望所有选手都能感受到麻将文化的魅力,尝到麻将智力游戏的乐趣。首届世锦赛中产生的精彩牌例、赛中轶事、选手故事、技术统计等成为寻觅麻将智力的深邃,推动麻将运动发展的宝贵资料。《麻将竞赛规则》成为实践《健康、科学、友好麻将文化》的基础和起点,随着竞赛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结束语 

《麻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我们有责任管理、保护、引导好中华文化瑰宝—麻将的发展,与国内外关心、爱护麻将发展的朋友共同努力做好实际工作,迎接麻将《申遗》《申奥》长远目标的实现!

                   王应辅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