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麻将的传播

——编译《麻将竞赛规则》出版前后


——编译《麻将竞赛规则》出版前后


背景
从古至今,中国麻将游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特别在改革开放后,麻将活动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遍及城乡社会各阶层,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我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多元化的中国麻将活动异化趋势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利用人们对麻将的兴趣,把麻将作为赌博的工具,赌博成风,社会对麻将视为赌博的代名词,媒体对麻将多以“沉沦、痴迷、失态、贿赂”的形象来表现。90年代初,我国开展了健康智力麻将竞赛活动,但这一活动就象大海中的一叶绿舟,刚刚兴起,就被主管部门采取了“不提倡,不反对”的态度,撂到一边。中国的麻将状况令人堪忧。
倡导
2003年,以于光远为首的一批著名学人,倡导“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为麻将“正名、正身、正气”。他们说:“把麻将赌博现象归罪于麻将,显然是人在逃避责任,是我们的智慧出了问题,是我们的创造性远远不够”(于光远: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麻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老百姓容易参与……,当前这种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不是办法。”我们的态度应该是“高手竞技,大众娱乐,远离赌钱,杜绝贿赂”(龚育之:原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体育工作者有责任规范麻将运动的规则与比赛,……特别帮助外国选手能正确理解我们的规则,这方面很急需,弘扬麻将文化,输出中国游戏智慧,我们责无旁贷”(李梦华:原国家体委主任、中国奥委会主席)。“麻将文化有三个特点,即高级、高尚、高雅的智力游戏,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一种融洽大方的休闲活动。……麻将是中国文化的亮点之一,是中国智慧的表达,……要输出我们的文化,而且麻将在国外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徐才: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胡冀燕说:“建议政府既抓麻将的竞技比赛,又抓大众的普及,可以在社区、大学、中学开设相关体育项目,组织麻将竞技队伍,将其纳入正规的体育赛事”(胡冀燕:于光远先生秘书)。共同对麻将作出了评价,向社会发出呼声。
实践
2003年,在海南博鳌举办了首届中华麻将论坛暨公开赛,而后至2006年,在香港、北京、天津分别举行了第二、三、四届。以于光远为首的著名学人,身体力行,与国内外麻将界的组织、专家、爱好者共同实践,探讨麻将的内涵、竞技麻将的发展与传播。
一、 选择
健康的智力麻将竞赛活动,必须选择举办竞赛的规则,我们顺势而就,选择了国家体育总局1998年审定颁发的《中国麻将竞赛规则》(以下简称《国标》)(注1《国标》规则 )为起始点,原因是:
1、 这是多元化的中国麻将活动从休闲娱乐转向麻将智力竞赛的先河;
2、 中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国标》麻将选手;
3、 2002年日本人在东京借用《国标》规则,举办了首届世界麻将比赛(他们称之为第一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国标》麻将在国内外麻将界已有一定影响。
再认识
连续举办的四届《中华麻将公开赛》得到国内外麻将组织及爱好者的热情支持和参与。比赛的顺利圆满,使我们深化了对倡导健康、科学、友好麻将文化的理解,对《国标》规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2003到2006仅仅四年,中华麻将在世界迅速传播:
日本是麻将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有2000万人喜欢打麻将,麻将馆有15000个,近年麻将被推广为一种健康的体育运动,日本首先支持中国的《国标》赛事,拥护中国带头成立世界麻将组织,举办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
欧洲,随着《中华麻将公开赛》的倡导与宣传,各国麻将组织发展迅速,赛事频繁,2004年在香港第二届《中华麻将公开赛》法国人斯帝芬先生一人参赛,4年中他成立法国麻将协会,发展会员100多人,推广至全国的赛事不断,第一届世界麻将锦标赛他担任副总裁判长成为中华麻将的积极传播者,非常典型。欧洲麻将运动发展活跃,一些参加《中华麻将公开赛》的选手正把麻将中的运算和概率等问题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参赛的技术突飞猛进!融入麻将文化的点点滴滴也很生动!(注2-5参赛选手的头饰、服饰、文化进入麻将牌 )
美国仅纽约地区就有40万人经常打麻将;
中国以天津、山东、新疆、内蒙、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为代表的《国标》赛事频繁,涌现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国标》选手,尤以北大、清华博士、硕士组成的《北京东方队》引人注目,,他们在第一、二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及欧洲麻将锦标赛上,多次夺得团体和个人冠军,他们打麻将是“真正的玩深沉(博大精深,沉寂冥思)玩深邃(深刻精到,邃密严谨)玩创造。”(注6《休闲、游戏、麻将》P160页 )
面对生动的事实,我们不禁要认真思考,认识《国标》竞赛体系的魅力——
1、 全:它全面吸取了中国麻将番种的民族文化传统,举全国之力(编写规则时,集中了全国各地麻将界的专家、爱好者),全面筛选了存在于中国多元化麻将中的几百个番种的81种,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2、 细:根据规范的麻将牌(144张)特点,对番种分类按系列量化评价,细致合理,科学严谨;
3、 难:规则的规定,使比赛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选手充分发挥才智,寻觅取胜的乐趣;
4、 活:在和牌组合中,存在着番种间相互关联、制约、依存的复杂关系,使麻将竞赛涵盖着深邃的哲理,极具魅力;
5、 严:以番种定义为依据,和牌条件为前提,严格准确计算,无遗漏,防复加,符合逻辑,保证计算体系的科学合理,严格比赛桌上的规则执行,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源于中国麻将活动发展而形成的这套竞赛核心体系,是中国智慧的表达,是文化的亮点,我们应该认真地保护发展它!
编译
200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华麻将公开赛上,召开了世界麻将组织成立大会。十二个国家的麻将组织一致同意,选举于光远为主席,同时强烈呼吁,制定一个统一的麻将竞赛规则,以适应迅猛发展的世界麻将赛事,迎接即将在中国成都举办的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为此,编译《麻将竞赛规则》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一致认为:继承保护好《国标》竞赛核心体系,是编译《麻将竞赛规则》的基点,概括地讲,核心体系即:八番起“和”、81个番种、9类番种系列、12个番种计分等级、5种计分原则、8种“和”牌牌型、2种“和”牌方式、5个行牌语言规范。在竞赛核心体系的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准确、严谨、简练易懂、有利翻译;站在世界麻将组织立场,站在国际高度,有利传播中华麻将文化的角度,引导更多的外国朋友打中华麻将!我们做了下面几项实际工作:
1、 我们十分审慎地对《国标》规则逐章、逐条、逐款、逐句、逐字反复推敲,文字上修改得精练、准确。
2、 计分的5项原则,是外国朋友困惑的焦点,这一款原则又恰恰是中华麻将的魅力和奥妙所在,番种的组合确实存在着辩证复杂的逻辑关系,不是用几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们采取用牌例说明基本原则(注7:以牌例说明5项计分原则 ),与外国朋友多次交流,取得一致意见。
3、 多元化的中华麻将传至外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基本术语、番种名称翻译的千奇百怪,外国朋友对其颇感困惑,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在确认定义的前提下,放手请外国麻将界朋友组织起来,确认他们的习惯用语(注8:互相交流英文习惯用语 ),反复交流后定稿。英文版的翻译过程也是“麻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铭言(注9:《麻将竞赛规则》于光远题词 )的实践过程,其间,我们结识和团结了许多热心传播中华麻将文化的外国挚友。
4、 麻将的比赛独具特色,采用每桌四人制,以桌为竞赛小组,竞赛成绩采取自报、公认、裁判审定的办法,选手参与成绩确认的过程,与其它体育项目成绩由裁判判定不同。裁判对规则必须熟烂与心,必须是具有实战经验的高手。麻将长期处于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游戏阶段,胜负计分常以四人相约为束,随意性大,因此建立系统的裁判员培训制度,经考试取得资质,持证上岗组织比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2006-2007年间,共举办5期麻将竞赛裁判培训班,经过讲课、实习、研讨,共培养中外不同等级国际裁判员47名,其中,外籍国际裁判员38名。在首届世界锦标赛中,裁判员全部持证上岗。日本、丹麦、法国的国际裁判还担任了仲裁及副裁判长职位,对组织世界大赛发挥了重要作用。
《麻将竞赛规则》于2006年9月,中英文版同时发行(注10 ),此后,世界的诸多麻将大赛(世锦赛、洲际赛)多采用此版本,对中华麻将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6年11月,在迎接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前夕,于光远、马惠娣合著的“休闲、游戏、麻将”一书出版(注11 ),该书从现代休闲学理论高度,全面分析介绍了源于中国麻将文化的历史、评价及发展前景,进一步奠定了研究麻将文化的理论基础。
《麻将竞赛规则》颁布后,在第四届中华麻将公开赛、中日智力体育交流赛、第二届欧洲麻将锦标赛(丹麦)实施,规则清晰严明,比赛顺利成功,反映良好。欧洲麻将协会称:“《麻将竞赛规则》作为新的比赛准则,吸引越来越多的选手,它将麻将运动变为一个长期活跃的世界性运动”,“世界人们将为这次作为麻将史上的里程碑一样的世界锦标赛而激动”。
一次难忘的经典大赛
2007年11月。中华麻将组委会在中国四川成都举办了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来自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144名选手参加了盛会,为不辜负世界麻将爱好者的共同期盼,我们精心策划了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的规程,努力办好一届史无前例的经典大赛。
(一) 根据目前世界麻将竞赛的发展实际情况,将世界划分为四大区域(欧洲、日本、中国、美洲),各区域选派36名选手参赛,共144名选手,以本区域选手不相遇为原则(同队也不会相遇),每局比赛均为四大区选手交流对弈,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编排,每位选手的参赛卡都是一张麻将牌,一队为4张相同的麻将牌,集合144张参赛卡,恰为一副麻将牌,展示了“牌中有我,我在牌中,以牌会友,寻觅无穷”的麻将魅力。赛会的秩序册、成绩册、参赛卡都是永存的纪念物,将144张“麻将牌”(中国发表的麻将牌定型标准)锁定在史册。
(二) 充分挖掘麻将文化的底蕴,打麻将唱文化戏是我们设立奖项的基本思路。多方位的奖项体现了麻将是高级、高雅、高品位的智力竞赛项目,一改体育项目以个人、团体冠军论英雄,奖项引导选手充分发挥随机应变、挑战难度、攀登高峰、团队精神、技战术思维等多方面能力,奖项引导选手在多方位体现个人的智慧与才能,在我们设立的五大奖项中;有终身难忘的88番纪念奖、单盘、局最高比赛分的纪念奖、体现以品为上的团体风格奖、体现高水平的团体及个人名次奖、本届世锦赛个人、团体冠、亚、季军奖,受奖人数占参赛人数39%,我们期望所有选手都能感受到麻将文化的魅力,尝到麻将智力游戏的乐趣。首届世锦赛中产生的精彩牌例、赛中轶事、选手故事、技术统计等成为寻觅麻将智力的深邃,推动麻将运动发展的宝贵资料。《麻将竞赛规则》成为实践《健康、科学、友好麻将文化》的基础和起点,随着竞赛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结束语 

《麻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我们有责任管理、保护、引导好中华文化瑰宝—麻将的发展,与国内外关心、爱护麻将发展的朋友共同努力做好实际工作,迎接麻将《申遗》《申奥》长远目标的实现!

                   王应辅
                 2012年10月     


      

对麻将文化的认知

                                     —给世界麻将组织领导的一封信—


第五届世界麻将锦标赛暨麻将高峰论坛即将举办,中国改革开放后倡导的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已有十几个年头。以于光远、李梦华、龚育之等一批名人学者,将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亲自推动实践,举办论坛,开展中华麻将公开赛、继而成立世界麻将组织,向世界介绍、倡导中华文化的瑰宝麻将智力竞赛活动。从2007年第一届世界锦标赛在中国成都举办至今已整整十年,以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翻译的“麻将竞赛规则”成为广大中国和世界麻将运动爱好者的珍品,已经开花结果!我从2004年第二届中华麻将公开赛在香港举办起至今,投入了麻将文化的实践、工作、传播全过程,有幸参加第五届世界麻将竞赛和文化论坛,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最想建议的一件事,就是坚守文化自信,向世界申请麻将文化遗产为中国所有!
办好这件大事需要解决好几个重要问题
一 认识的统一
1 1998年,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下颁布的“麻将竞赛规则”(试行版)开辟了休闲麻将向健康的竞技麻将改革的先河,国家体育总局集中全国各地区多元化麻将界专家学者,经过对中国麻将的认真研究讨论,梳理、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数月几易其稿,产生的这套完整系统的麻将竞赛规则,在麻将发展历史上是开创性的,可惜在当时的中国领导层提出“不反对、不提倡”的指令,全国体委立即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以于光远为代表的一批著名学人发起,为麻将“正名、正身、正气”活动。通过国内、国外组织比赛的实践,成立了世界麻将组织,并在2006年以世界麻将组织的名义编辑出版了“麻将竞赛规则”(中、英文版),把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推向世界。这两件事,两个麻将规则的版本,对“麻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功不可没!我忠实记录了六条“继承保护”的两者关系和工作实践(请见附件1)。后来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麻将锦标赛论坛我以“中华麻将的传播”为题,事隔六年进一步说明两个版本的一致性(请见附件2)
两个版本涉及两批为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他们受到众多中、外国标麻将爱好者的拥护和爱戴!本来这两个版本应该统一:都是《麻将竞赛规则》,国际、国内称谓一致,中、外两种文版必然有所不同,但规则的体系、内容是一致的,有小的歧义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论证解决。然而至今两个版本仍为两个派系,各自为战,热爱国标麻将的中外爱好者,普遍期待这项申遗主要内容应该统一起来!
2 两个版本共同标定的144张麻将牌(色彩、图案、大小、材质等等)是申遗的主要物质依据,它含盖着丰富的中国元素,如有小的差异也应该统一(06版改动了一条的图案)。
申遗认定144张麻将牌的意义重大,它含盖了多元化中华麻将,休闲麻将、各种流派、各种打法的全部!
我们特别应该认识到:中华麻将博大精深,麻将文化渊远流长,在国内、国外不同时期传播广泛。现存于中国和世界的各种流派、打法(甚至包括有赌博麻将行为的流派)都是源于中国麻将文化的影响和延伸发展!但我们申遗的主导方向是健康、科学、友好,智力竞赛的麻将文化大方向!
二 什么是我们申遗的历史依据?理论、著作、遗物、发源地、热爱麻将的群体等等。关于麻将文化历史发展的研究论述很多,目前尚缺少考古验证,本人没有博览群书,对中国麻将文化的发展历史、麻将活动的演变史实没有更多发言权。但对申报理论著作,我建议应把麻将文化推向开发世界人类智力宝库的麻将竞赛体系的两个竞赛规则全部文本(含前言、说明、介绍);于光远、马惠娣的《休闲、游戏、麻将》一书;李梦华、龚育之等一批著名学者对麻将文化发展前景的论述以及对麻将长期进行研究,对休闲麻将走向健康竞技麻将做出重要贡献的盛琦先生的著作《麻将运动—文化价值与竞赛规则》等一起上报。
对麻将发源地、典型麻将文化群体(包括国外的麻将群体)、历史遗物等等均需在申遗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三 麻将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多元化长期存在是必然现象,以休闲方式较长时期存在社会各阶层,以它诱人的魅力、运气和技术并存的特点,被人们利用为赌博的工具,在中国广大地区和阶层确实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事在人为,麻将无过,我们正是要揭开这人为的面纱,挖掘深藏麻将竞技的高雅深邃,开发人类智力的巨大潜力!
麻将文化的魅力将在比较、实践、发展中显现出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世界智力运动发展中,麻将已被纳入其中,这是近10年来世界广大国标麻将爱好者积极推进的结果,我认为是好事,会进一步促进“国标智力竞技麻将竞赛”的发展。
最近传来全球智力运动创新论坛的消息,要把麻将纳入“全球智力运动指数”,这当然是国人高兴的事,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国标智力竟技麻将规则》早就有统一的规则,严密的竞赛广泛性,“去偶然性”和“去赌性”也是我们一贯倡导的,如今提出在网络的竞赛中推出同等牌力(我理解即像桥牌那样的复式竞赛),这就需要大数据和一个强大的牌库,世界各国各协会需要粼选出优秀选手以同等数量参赛,才能公平做出指数,衡量各国的智力水平,这样就有个问题:什么人能代表国家的麻将水平参加世界智力竟赛?采用什么规则选出 代表国家麻将运动水平的运动员?
显然已经拥有广大国标麻将选手,熟悉国标麻将规则,具有“东” “品”“静”特色的《中国麻将竞赛规则》(我们申遗的主要依据)当为首选!
我们必然要联想今后麻将运动是否让所有国标麻将爱好者都进入大数据和强大的牌库,在网络竞赛中才能打出反映高智商的麻将,那么现实没有这种条件的国标选手可能将拒之门外,只是少数具备世界智力运动的高手(也许像围棋、桥牌、国际象棋那样成为职业运动员)。
这只是我个人一些见解请参考!
希望能在这届麻将高端论坛中我们国家和世界国标麻将的各流派能相聚一堂,共同讨论麻将世界申遗的大事!
                              王应辅
                                                  2017年 8月